- 仇乃民;李少丹;
傳統競技能力科學研究主要是機械的、還原的構成論研究進路。然而,競技能力系統是復雜系統,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發展是無限的,是不斷生成的,而不是構成,其實質是一種涌現動力學過程。由此,競技能力科學理論研究應轉向涌現生成論研究進路。運用概念辨析、邏輯思維、系統分析與個案分析等方法對競技能力系統生成的涌現過程進行考察,通過揭示競技能力結構要素和相互關系,及其各組成部分的動態行為及其規律,力圖一定程度地把握競技能力復雜系統的生成過程及其原理。研究認為,復雜網絡是競技能力系統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而展現其時空排列、組合方式及其動力學的表現形式。競技能力系統的生成涌現性源于其網絡結構的組分(部分、子能力)之間、層次之間、整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激發的結果。競技能力系統涌現生成的機理是其生成主體(體能、技能、戰術、心理、智能)規模效應、非線性作用、環境約束的自組織適應和受限(專項訓練手段、或競賽規則、生物規律、個體特征等)生成等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運動員競技能力系統的涌現生成現象與行為,教練員或運動員在運動訓練實踐的過程中應具有整體性、關系性、非線性與過程性等生成論訓練思維或方法。
2020年05期 v.36;No.184 1-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78K] - 王厚雷;王竹影;朱建勇;吳志建;張怡;
目的:探討健身場所、社區治安、居住密度等建成環境感知因素對老年人戶外體力活動的影響,為老年人戶外體力活動建成環境的優化發展提供依據。方法:選取南京市5個市轄區32個小區內501名60~80歲老年人佩戴ActiGraph GT3X+型加速度計和GPS定位器測量其戶外體力活動。建成環境感知數據利用老年人體力活動建成環境調查問卷進行收集,采用灰色關聯模型對建成環境感知與老年人戶外體力活動進行分析和評價。結果:南京城市社區老年人對小區及其周圍的交通站點、社區治安、商業場所等較為滿意,對小區及其周圍的專用服務設施、居住密度、環境衛生等評價較低,不同類型社區建成環境感知質量得分高低排序依次為邊緣社區、綜合社區、單位社區和傳統社區。不同類型社區老年人戶外MVPA高低排序依次為邊緣社區、單位社區、綜合社區和傳統社區。結論:南京城市社區老年人平均戶外MVPA為28.41min/d,74.7%能夠滿足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推薦量,與他國同類研究報導數據相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提高城市社區老年人建成環境感知質量,可能是改善其戶外體力活動的一個有效策略。
2020年05期 v.36;No.184 9-1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54K] - 曾玉山;楊秀娣;王宏;王健;
運用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體育教學有效性標準的缺失、建構和實施。研究指出,體育教學本質是體育教學有效性標準的立論依據,體育教學關系是體育教學有效性標準的基本維度,深入分析體育教學的本質特征和全面認識體育教學的復雜關系是建構體育教學有效性標準的根本依據。體育教學具有"社會性""文化性"和"實踐性"等本質特征。由體育教師、學生、體育課程、教學氛圍和體育活動之間的互動形成六種教學關系,據此,建構了一個由"六關系維度和十四指標要素"所構成的體育教學有效性標準框架,并提出了具體實施建議,以期為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后續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2020年05期 v.36;No.184 16-2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29K] - 石萌;曲紹青;王學臣;郭福江;張峰;
為解決我國武術教學改革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從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健康水平和傳承國脈出發,運用文獻研究、專家訪談、邏輯分析等方法,回歸本源思維,研究武術教學改革內部理路,對武術教學改革方式進行探究,尋找武術教學改革的推進邏輯,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認為:1)在以生為本、能力優先的武術教學漸進式改革發展中,促進學生主體感知發展,喚醒學生的主體體驗,是以完成技術賦能的武術教學任務為最終歸宿和載體,而圓滿完成這一任務,建構學校武術教學、科研、訓練競賽的一體化模式,是對武術人才培養的深刻變革。2)在以生為本、知識優先的武術教學激進式改革發展中,告別"舒適區",健身防身互根互體、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建構自主參與,自然、舒適的學習環境,是對武術人才培養的現代化教學創新。
2020年05期 v.36;No.184 23-2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33K]
- 馬志和;
針對北京奧運會以來學術界對舉國體制的質疑,采用文獻資料、比較分析等方法,對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近階段發展競技體育的政策進行總結。研究認為,發達國家通過完善競技體育組織管理、重視政策支持以及加大經費投入等措施,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競技體育的支持,其政策依據主要是"功能論""雙金字塔理論"以及"良性循環理論";我國應繼續實施"奧運爭光計劃",堅持和完善舉國體制,采取措施促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
2020年05期 v.36;No.184 47-5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81K] - 李先燕;
我國目前沒有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專門立法,以《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立法為背景,對30部相關地方性法規研究發現,各地彰顯特色同時,歸責原則殊異。提出以過錯責任原則為核心,無過錯責任為補充,學校體育特定情形下自甘風險免責的歸責體系,公平責任不是歸責原則,既不適用于學校無過錯情形,也不適用于參與者自甘風險免責情形。建議推動地方立法修改完善,確立學校6個方面過錯認定標準,堅持政府負責、家校共建原則細化各方責任,完善責任類型。建議從國家和政府層面進行兜底,引入多種形式保障,如設立專項賠償資金,投保校方責任險,為學生意外傷害險提供財政補貼,設立專項基金,完善保險政策等,保證體育教學正常開展,促進體教融合,切實增強青少年體質,有利學生全面發展。
2020年05期 v.36;No.184 52-5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33K]
- 張玉超;董養社;
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我國體育素養概念、測評體系、培育路徑等研究成果分析。結果顯示:我國體育素養概念研究過程分為概念形成期、認識混沌期、多元探討期和國際接軌期四個時期;國際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具備成熟的不同年齡段的體育素養測評體系,國內體育素養測評仍處于探索階段;體育素養培育路徑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學齡段的體育課程培養方案制定和不同運動項目素養培養方面。我國體育素養研究仍存在缺乏共同哲學基礎、研究范圍狹窄、測評體系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最后提出了確立體育素養概念研究共識,加強不同學段和群體研究,建立多維一體動態的測評體系,開發多種培育模式,探究體育素養學科化落地路徑,重視個體素養培養具體化目標等后續研究展望。
2020年05期 v.36;No.184 59-6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43K] - 趙延敏;章碧玉;尤洋;王殿國;
在新時代學校體育教育的改革浪潮之中,為厘清田徑這一基礎大項教學內容體系的發展路徑,該研究借助文本分析法,梳理了我國中小學田徑教學內容體系從無到有的層次結構粗略區分、以技能為主線的縱軸建立、縱軸完善與橫軸快速發展、內部元素探索深化及全要素深度融合5個時期的演變特征。發現參透時代發展特征是構建田徑教學內容體系的基本前提,由外延式轉向內涵式是田徑教學內容體系的整體發展趨勢,結構化發展水平提升是田徑教學內容體系進步之關鍵,競賽知識體系薄弱是田徑教學內容體系運轉動力不足之根源。故提出運用整體和跨界思維探索新時代田徑教學內容體系的發展邏輯,借助橫軸知識的層次化提升教學內容體系內涵式發展質量,通過完善競賽知識體系激發田徑教學內容體系的運轉活力3個發展策略,促進我國中小學田徑教學內容體系走上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快車道。
2020年05期 v.36;No.184 67-7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358K] - 殷鼎;
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法等,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武術賽事70年發展歷程、成就、經驗和未來發展進行了回顧、總結、展望。研究認為:武術賽事發展經歷了起步、低谷、恢復、提升、蓬勃、創新6個階段;取得了賽事管理體系建立、數量類型多樣、品牌建設初成、助推健身明顯、國際影響擴大的成就;以實踐導向構建賽事道路,與時俱進定位賽事任務,規劃引導促進賽事發展,是取得成就的重要經驗。結合新時代的要求,對武術賽事發展進行了展望:優化賽事工作機制,建設賽事治理體系;化解賽事矛盾,滿足人民美好賽事需要;強化賽事功能,服務"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發展多樣賽事,促進武術產業繁榮;加強賽事國際傳播,打造武術文化國際名片。
2020年05期 v.36;No.184 75-8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96K]
- 余銀;高平;
目的:基于微縮與常規大周期的比較,分析皮劃艇項目以"專項能力強化"為目標的微縮大周期水上訓練分期設計特點及負荷結構特征。方法:以國家皮劃艇隊8名女子皮艇重點運動員為跟蹤對象,對其12 w微縮大周期和23 w常規大周期的訓練進行全程跟蹤,完整采集了各級強度區間的訓練負荷量、課程頻次等數據,并對跟蹤對象的專項成績變化(500 m)進行了測試,對采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論:微縮大周期各階段的二級劃分不如常規大周期靈活,準備期比例可以小于競賽期;"專項能力強化"目標的實現,一方面體現在堅持以有氧能力訓練為重點,另一方面則是強調高強度、高乳酸性的混氧代謝能力訓練;各級強度的分布結構在訓練量上呈現為"金子塔型"結構形式,而在訓練頻次上則呈現為"W型"結構形式;微縮大周期負荷結構各階段的變化與常規大周期明顯區別,主要體現為以強化專項能力為目標,始終保持有氧能力與耐酸能力"并重"的強度分布結構,并在中后期加強速度能力的提升等。
2020年05期 v.36;No.184 86-9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279K] - 趙喜迎;徐君偉;
目的:構建一個乒乓球單打比賽技戰術綜合評價模型,為乒乓球比賽競技狀態診斷和訓練工作提供參考。方法: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確定乒乓球單打比賽技戰術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熵值法確定各戰術指標在比賽中的權重系數,運用灰色關聯綜合評價方法,構建乒乓球單打比賽技戰術綜合評價模型。以樊振東與馬龍之間的14場比賽為案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馬龍14場次的比賽技戰術綜合表現走勢平穩,競技狀態比較穩定;樊振東14場次的比賽技戰術綜合表現走勢起伏較大,競技狀態不夠穩定;兩名運動員比賽中的技戰術發揮與實際比賽競技表現基本一致,競技狀態符合運動訓練學規律。結論:基于熵值法的乒乓球技戰術灰色關聯綜合評價模型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2020年05期 v.36;No.184 96-10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542K] - 馬杰;
采用生物力學測試、數理統計法對國內優秀青少年競走選手在比賽中的速度與關鍵技術指標間的關系進行相關性分析,旨在探討速度與技術間的關系,為訓練提供參考。結果表明,速度與步長、步頻、離地后蹬距離、離地兩腿夾角、騰空時間、頭部垂直起伏的高度顯著正相關,與后蹬離地角、離地前擺膝角顯著負相關,與著地腳掌仰角、著地前支撐距離、著地軀干傾角、兩大腿重疊時膝角、離地大臂后擺角、離地前擺肘角的相關系數數值很低?;谒俣扰c步長、步頻的相關性,推測,在適當加快步頻的前提下,有效增加步長可能是青少年競走選手追求理想加速效果時的優先選擇。速度與離地前擺膝角負相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我國青少年競走運動員在比賽中存在下肢擺動放松水平不高的問題,對此應予以重視。
2020年05期 v.36;No.184 102-11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3084K] - 蘭順領;
以協同理論為基礎,運用經典扎根理論研究方法,探討長三角體育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的現實困境和破解路徑。結果顯示:長三角一體化區域體育旅游產業協同發展存在頂層設計缺陷、體育旅游產業協同進程緩慢、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定位模糊和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不均衡4大困境。認為通過長三角一體化體育旅游協同治理制度創新、打造多中心地聯動發展、構建核心-邊緣結構型的體育旅游生態圈以及國內外雙向互動的體育旅游對外發展模式,是解決長三角一體化區域體育旅游協同發展的出路。
2020年05期 v.36;No.184 111-11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638K]